荒山蝴蝶变身“吐鲁番”

日期:2025-11-11 12:43 浏览:

走进宣安县焦园镇焦园社区良丰区,一座200亩曾经荒芜的小山如今已变成了现代化的葡萄园,还有著名的“吐尔番”。 今年10月,宣安县宣布,交远市“振兴旱山、促其转变繁荣公园”的创新实践入选湖北省自然资源领域国家“三都”振兴典型(第一批)。近日,记者前往调查此事。 被困在荒山中 梁丰区200亩荒山荒地早已处于休眠状态。土地分散、利用不足,生态和经济效应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当地农民蔡文年还记得:“这片山地以前很干旱,草长得比人高,看着心痛不已。” 面对c土地资源匮乏与发展需求日益增大之间的矛盾,如何唤醒这些“休眠”资源,成为交远市推动地方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2025年,为盘活旱山荒地、浅水区资源,宣安县启动“三荒”创新开发利用试点,将交园镇交园社区良丰葡萄园项目纳入试点范围。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和市场机制运作,嘉园市国有平台宣安县新安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入综合开发。 栽培基地葡萄。 (导游图) 宣安县组织专门技术单位,对全县“三荒”等未利用土地进行专项清查。在县长的领导下交远市成立专项小组,积极开展资源权属、面积、分布、生态背景等全面摸清工作。 通过严格落实交远市农村规划师直村服务机制,运用“一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运用“三区三线”数据管控,科学划定适宜农林宜居的区域,为试点项目选址和规划实施提供精准支撑数据。 这种“研究评估—科学规划—生态发展—产业融合”的模式后来成为宣安县干旱地区复兴的关键。 创新运动 梁丰葡萄园创新性地采用“入股+土地经营权转让”的方式。我正在使用它。村组整合分散农户土地,引入市场主体统一开发运营,形成“国企+社区+农户”利益协作机制。有关部门将积极提供用地政策咨询和程序指导,确保项目依法合规用地。这既保证了土地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又保证了各方利益共享,实现土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份、农民变股东。 在开发过程中,交远市严格落实“山、河、林、田、湖、草、沙”综合保护修复要求,采用生态护坡、节水灌溉等绿色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景观的破坏。通过生态系统建设和综合治理,项目区植物覆盖度不断提高60%,水土流失减少80%,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系统改善良性互动。 “我们采用滴灌技术,节水50%以上,进行环保护坡,防止水土流失,还建设环保沟渠。“对环境有用。”工程师雷华军指着整齐的葡萄架说,沟渠保护了水质,保证了种植的葡萄符合所有生态食品标准。” 葡萄采摘。 (导游图) 甜度纯正、无酸味的“阳光玫瑰”、皮薄汁多的“夏黑”、脆甜爽口的“蓝宝石”、无核鲜嫩的“绯红”、籽粒饱满的“藤稔”……5个葡萄品种于7月至10月分阶段成熟,延长了市场供应周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产量效益。这个葡萄园位于瑶天安风景区附近,因此今年吸引了很多游客。 激活变更 共稳定30名村民就业。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获得红利,人均年收入增加3.2万元。村社通过土地入股,每年获得15万元分红……将荒山改造为“吐尔番”,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来源,还带动周边城镇盘活100余亩同类土地的葡萄种植基地。 (导游图) 在葡萄园里干活的农民谭哲友说:“今年我51岁了,出去闯荡找工作好难,现在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能挣100多元,养家糊口,这比保护荒山好多了!” 新安董事长王雷宣安县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表示,拟拓展以种植为主的乡村旅游功能,预留农业旅游休闲设施空间,建设旅游线路、体验牧场等休闲设施。接下来,梁丰葡萄园将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新模式,打造集水果采摘、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持续切实强化土地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特别是,在县自然资源规划局的领导下,交远市不仅通过“复合供给、立体开发、荒地再生”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改革创新举措,有效盘活了“休眠”的自然资源资产,而且通过实践探索,打造了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营商环境。交远市执行董事表示:“梁丰片区的成功故事充分说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系统谋划、精准施策,进一步振兴国家‘三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