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由下降转为上涨。增幅比上月继续提高0.2个百分点。您如何看待CPI的积极变化?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支撑CPI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首先,这是由于服务价格的上涨。今年3月份以来,服务价格逐步回升,10月份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特别是国庆假期和中秋节恰逢,居民旅游、文化、体育消费增加,酒店住宿、机票、旅游等服务价格上涨。对优质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将提高医疗保健价格,其中包括家庭护理和其他服务。第二个因素是物价上涨的影响工业消费品。 10月份,不包括能源在内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0%,连续第六个月上涨。受“两新”政策影响,家用电器、娱乐耐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2.4%至5.0%。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效果显现,燃油汽车价格降幅收窄至2.3%,支撑了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从同比变化来看,CPI由降转升,表明经济运行出现一些重要的积极变化。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同比下降转为上升。归根结底,得益于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不断进步,市场供需比不断改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其他妈妈的支持宏观经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10月份,国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稳中有进。消费精细化趋势持续:CPI同比由降转升,服务价格发挥重要作用,反映出居民消费精细化趋势:当前,日本居民消费正处于消费精细化加速从物质消费转向服务和品质消费的重要阶段。从增速看,前10个月,服务业零售额增长5.3%,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9个百分点。趋势表明,在t前10个月,服务业零售额增长5.3%。这比前三节快了0.1个百分点。两项数据都印证了服务消费活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长点。这也表明,下一步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必须遵循服务消费增长规律,加快发展服务消费这一新的增长点。为此,要顺应居民消费结构更加精细的趋势,通过“开放”和“对外开放”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力量,在“维持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下,努力扩大优质服务供给。例如,要基于个性化、体验性、交互性特点,打造一体化的沉浸式消费场景,丰富服务消费场景的供给。的服务消费。要通过便利准入、放宽规定、优化监管等措施,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扩大健康、护理、托育、家政等各类服务范围。宏观经济政策成效显着,CPI同比由降转升,与消费密不可分的以旧换新、促消费专项措施等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再次彰显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巨大有效性。从宏观经济整体来看,今年以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双优先”、“两新”政策建设成效显着,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宏观经济政策已促进扩大需求、增加生产、促进经济流通,对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有关部门新推出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产品,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扩大有效投资。 13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我们相信,在现有政策和渐进政策的协同作用下,经济上行动力将继续增强。从CPI来看,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聚,消费主动力潜力不断挖掘,未来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